一、被动传播
1、大范围的被动传播。
随着社会的以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蟑螂也从发源地非洲大陆通过海运
商船、货物等,被带到南美、东欧和南亚的港口城市,以后逐步扩散,传入温带地区,甚至到达北方寒冷地区,现已遍布全世界,成为当今重要的城市害虫。
在我国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交通、旅游的日益发达而迅速由南向北传播,到
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均有蟑螂分布并造成危害。因为在蟑螂传入我国后,由于环境的适宜,加上没有天敌的制约,往往生活在饭店、宾馆、超市、火车、汽车、飞机、学校、机关、医院以及下水道等处,可以说几乎无所不在。换句话说:所谓的被动传播就是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加速了蟑螂在全球的传播!2、小范围内的被动传播
当蟑螂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后,生活在各个角落,当我们在工作、生活、外出时
接触到这些地方后,就可能携带蟑螂的成虫、若虫、卵鞘等,并带回我们的生活空间,从而加速蟑螂的传播的过程。在蟑螂的被动传播过程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不能不提,那就是人类的对自然界的掠夺性开发,导致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使蟑螂离开了生活了3.5亿年的原有生活环境,进入到我们的家园,成为新的城市害虫。
二、主动传播
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之一,就是当一个生物种群达到一定密度之后,因为生活空间有
限,便会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从而使本种群数量不断增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这种传播往往以一个点为圆心,向四周扩散,如在某个饭店或家庭有蟑螂,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周边便会有蟑螂出现,这就是主动传播的结果。
三、蟑螂的生物学习性
1、蟑螂属渐变态发育,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喜暗怕光,白天常躲在各种缝隙中;
3、食性杂,特别喜欢油脂、淀粉质及糖类食品,因此有“偷油婆”之称;人类所吃
的食物中如:牛奶、乳酪、面粉制品、谷物、鱼肉等无所不吃。其它的还咀食书、皮革、毛发、壁纸、昆虫或动物尸体、新鲜或干燥的血液、痰、同伴的尸体、自己的粪便等。甚至还咬熟睡者的手指及脚趾。
4、活动规律,蟑螂虽然有翅,但不以飞行为主要活动方式,尤其是室内栖息的种类,
仅能做短距离的飞行和滑翔。蟑螂爬行速度很快,雄虫每分钟可爬行21米,雌虫爬行稍
慢些。蟑螂在夜间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德国小蠊一般19点开始活动,20点大量出现,22点为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直至凌晨4时又出现小高峰,5时下降,6时消失。
5、季节消长与越冬蟑螂的活动受气温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消长和越冬。4月上旬和
中旬美洲大蠊和黒胸大蠊相继出现,若虫均比成虫出现早;高峰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
10月上旬后逐渐减少;至11月下旬美洲大蠊、黒胸大蠊相继隐匿,若虫比成虫先隐匿。
当室温低于7.5℃时蟑螂进入越冬状态,4℃时就不能活动,零下5℃时很快就死亡。
蟑螂的成虫、若虫、卵荚都可以越冬,越冬场所一般要求隐蔽不受干扰,温湿度适宜,多以食堂和居民厨房为主,食品仓库、家具抽屉里也能越冬。
6、超强的适应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蟑螂能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所以在城市里
更成了它们的乐园。而且其生命力又极其列强,蟑螂能耐渴更能忍饥,可以一个月不喝水,更可以三个月不吃东西(指在有水的条件下)。蟑螂在没有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成活一周。无头蟑螂只是因为没有嘴喝水而被渴死。当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无食又无水时,蟑螂间会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大吃小,强吃弱,特别是刚刚蜕皮的虫子,不能动弹,表皮又嫩,就成了竞相争食的猎物,以摄取尸体中的水份来维持生存。
四、蟑螂的危害
1、骚扰生活、工作。做为一个入侵生物,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中生存,难免会
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生活的和谐;
2、污染食品。蟑螂只要能咬得动的食品,就会成为他的美食,而且有边吃边拉的恶习,
因此他经过或吃过的食品就会被污染;
3、传播疾病。蟑螂可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原虫、真菌以及寄生蠕虫的卵。并且
可作为多种蠕虫的中间宿主。
蟑螂已被证明携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其中如传染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
传染腺鼠疫的鼠疫杆菌、传染痢疾的志贺氏痢疾杆菌和小儿腹泻的志贺氏副痢疾杆菌、引起尿道感染的绿脓杆菌、引起泌尿生殖道和肠道感染的大肠杆菌以及传播肠道病和胃炎的多种沙门氏菌、肝炎等。此外,蟑螂尚可携带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种致病菌。备注:婴儿和孕妇应避免接触蟑螂和蟑螂接触过的物品!
蟑螂尚可人工感染导致亚洲霍乱、肺炎、白喉、炭疽以及结核等病的细菌。蟑螂可携
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绕虫等多种的蠕虫卵。
4、损害财物。由于蟑螂食性很杂,可取食衣物、纸张而造成损失,还因取食电线而造
成电器故障,特别是电脑等更是深受其害,甚至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国外有人称其为电脑害虫。
五、蟑螂的防治方法
蟑螂的防治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环境防治法:这种方法体现出预防为主的理念。就是创造不利于蟑螂侵入和生活的
环境,以阻止其进入或不能在此生存。如堵洞抹缝、做好清洁、管好食物及水源等;
2、物理防治法:一般体现为驱避和捕捉,如用黄瓜、芹菜等来驱避蟑螂,以及电子驱
蟑器等都属于驱避;而蟑螂屋、粘蟑板等都属于捕捉。
3、化学防治法:该方法的核心就是“杀灭”,是当前防治蟑螂的最要的手段,也是最
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
(1)、烟雾法:包括烟雾弹、灭蟑烟剂以及热烟雾机等,这种方法效果快,没有持效,
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2)、滞留喷洒法:这是传统的灭虫方法,效果快且持久,但需专业人员操作,因此
此法也是专业公司常用的方法;
(3)、毒饵法:即将灭蟑螂药物配制成蟑螂喜食的饵料,置于蟑螂出没之处,使蟑螂
取食后中毒而死。该法操作方便,但在使用上受空间限制,如在各种缝隙中使用就极为不便;
3、局部灭蟑法。不少单位及家庭总想在看到的地方进行灭蟑,如厨房及餐饮业的操作
间等,但蟑螂大部分时间藏匿在各种缝隙中,一旦在一个地方发现,就意味着整个空间都可能发生了,所以在防治上要以一个空间为单位,如一个家庭的所有地方、一个饭店的所有部分进行杀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4、驱避法。无论是什么驱避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杀灭蟑螂,特别是电子驱避,对人
体及其他生物还有一定的危害。此外,还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认识:一次绝杀蟑的思想。因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
都不可能性做到一次绝杀蟑螂的,这是由蟑螂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蟑螂的卵鞘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杀死它,因此,过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孵化出来,除非在灭蟑后把所有的蟑螂尸体清理干净,保证一个不留。所以灭蟑要循序渐进,所谓“清源固本”就是指源头治理、定期巩固,以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